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2021年7月20日我部擬對2個核與輻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1年7月20日-2021年7月26日(5個工作日)。
7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6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6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為22.6億千瓦,同比增長9.5%。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為2.9億千瓦,同比增長34.7%。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為2.7億千瓦,同比增長23.7%。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6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6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為22.6億千瓦,同比增長9.5%。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為2.9億千瓦,同比增長34.7%。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為2.7億千瓦,同比增長23.7%。
13日上午,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玲龍一號”(ACP100)在海南昌江核電基地正式開工。“玲龍一號”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功能模塊化小型壓水堆堆型,是繼“華龍一號”后的又一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小型堆是指電功率30萬千瓦以下的反應堆。華龍一號的電功率是100萬千瓦遠遠大于小型堆的功率范圍,采用分散布置的反應堆。玲龍一號的電功率是12.5萬千瓦,采用的是一體化布置。
7月13日,中國核電控股投資的海南核電旗下的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至此,該項目成為全球首個開工的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標志著我國在模塊化小型堆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7月2日22時28分,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工程——中核集團福建漳州核電1號機組反應堆廠房內部結構+16.5米平臺混凝土澆筑完成。至此,漳州核電工程1號機組取得了施工關鍵路徑上的重要進展,為后續安裝工作騰挪了較大的空間。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實際消納量為21613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28.8%,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全國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為8562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11.4%,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用于保存核廢棄物的集裝箱中曾有548個發生腐蝕或凹陷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6日表示,這再次說明日方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決定背后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日方為了眼前經濟利益一意孤行,棄承諾如敝屣,置義務于不顧,視科學若無物,虛偽自私暴露無遺。”
30萬噸海水中才含有1公斤鈾,提取難度遠超“沙里淘金”。世界各國一直致力于尋找可大規模實施的海水提鈾產業應用技術。但近年來海水提鈾由于成本過高受到社會質疑,工程化海水提鈾的低成本解決方案甚少,更多研究成果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在常規能源電源的年代,電力負荷可以清晰地分出“基本負荷“(煤、核、水電廠)、腰荷(天然氣電廠)、峰荷(天然氣電廠)。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奮勇爭先、建功立業,黨中央決定,授予384名同志、追授16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授予298名同志、追授2名同志“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授予499個基層黨組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全國“兩優一先”能源電力行業獲表彰名單來了!
6臺核電機組累計安全運行超過100堆年,基地累計發電超過8000億度。歷經40余年的艱苦奮斗,大亞灣核電基地走出了一條我國核電的自主創新之路,成為全球核電領域的“中國名片”。
30萬噸海水才有1公斤鈾,不亞于“大海撈針”。正是考慮到成本過高等問題,社會對海水提鈾可行性的質疑一直存在,但這并沒有影響科學研究的進程。近年來,隨著核電的快速發展,關于海水提鈾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但工程化海水提鈾的低成本解決方案卻寥寥無幾,更多研究成果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中國核電新聞,核電,核電站,核電新聞,中國核電,核電資訊,核電建設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