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再度邁出實質性步伐。自7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正式施行,對金融機構的綠色貸款、綠色債券業務開展綜合評價,評價結果將納入央行金融機構評級。
推動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和不懈追求。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刻改變著中國,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由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寶武碳中和股權投資基金15日在滬簽約設立,總規模500億元,首期100億元。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北京、武漢、上海連線啟動。中石油參加了在上海環境排放交易所舉辦的首日上線交易活動,成為獲得“全國碳市場首日交易集團證書”10家企業集團之一,見證了中國碳市場發展的重要歷史時刻。
建設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市場的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由湖北省牽頭建設、運行和維護,交易系統由上海市牽頭建設、運行和維護,數據報送系統依托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建成。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為今年全年,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7月16日上午9點15分,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啟動儀式于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辦。全國碳市場采用“雙城模式”,將交易中心設置在上海,將碳配額登記中心設置在武漢。
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鳴鑼開市,標志著全球最大規模的碳市場正式啟動。權威人士指出,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標志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又一重大里程碑式進展。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開市。截至收盤,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410.4萬噸,成交額2.1億元,收盤價51.23元/噸,較開盤價(48元/噸)上漲6.73%。
?北京冬奧組委與能源基金會9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出席了簽約儀式。
2021年6月23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北京主持“一帶一路”亞太區域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本次會議主題為“加強抗疫合作、促進經濟復蘇”,包括哥倫比亞總統杜克在內,共有29個國家的副總理、外長等政要以及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執秘阿里沙赫巴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聯合國拉美經委會執秘巴爾塞納等國際組織代表與會。
阿富汗、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智利、中國、哥倫比亞、斐濟、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馬來西亞、馬爾代夫、蒙古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所羅門群島、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土庫曼斯坦、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于2021年6月23日在“一帶一路”亞太區域國際合作高級別會議期間,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
在經歷多年的間歇性興奮和預期破滅后,環境領域的投資不再只是小眾市場。美國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公司和財力雄厚的投資者正集結數萬億美元,為整個世界從化石燃料轉向綠色能源提供資金。
5月25日,由中金研究院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共同主辦的“共話綠色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綠色金融與低碳發展論壇”在京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出席并作主旨演講。
5月25日,共話綠色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綠色金融與低碳發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研究院聯合主辦,旨在探討綠色金融與低碳發展協同支持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前景與路徑。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綠色聯盟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趙英民以視頻形式為論壇致辭。
近日,中國海油所屬中海信托與中國海油所屬海油發展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共同宣布,全國首單以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國核證減排量)為基礎資產的碳中和服務信托——“中海蔚藍CCER碳中和服務信托”成立。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